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大明世祖 >第二十一章出海

第二十一章出海

作者:飞天缆车字数:1661更新:2023-08-10 14:56

“听闻北伐黎氏伪国,百姓踊跃,臣以组织十万民夫运粮,并且征集了一万头牛驴……”

次相毛复紧随其后,热情地说道。

“将士们呢?”

秦王点点头,看向了一旁的武将们。

这些人虽然穿着同样的京营戎袍,但是仔细的看却能看出不同来。

袖口尽可能的单薄,绿色的布条较多,原本黑红色变成了黑绿色,显得颇为奇怪。

但没办法,在安南,绿色的军服才是主流,更方便隐藏和行军。

普通的士兵身后,更是带着一顶斗笠,遮虫避雨最适合不过了。

当然,作为大明朝的属国,其脖颈后方的红色三角巾,怎么也省不了,这才是标志性的玩意。

领头的几将则昂首道:“启禀王上,大军士气高昂,正待王令,即可奋发北上。”

“好——”

“我国将士们既然用心,寡人怎能不赏?”

秦王大笑道:“传令下去,军中将士,各发一月饷钱以作激励。”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一片欢腾声中,秦王满意而去。

尤平蛮也随着大流出了王宫。

作为义国公尤世威的庶子,虽然父亲失势,但国公府的威势却不减,故而一来到秦国,他立马就获得了营正之位。

其实,如果按照本意,他是不想来到秦国的,但义国公府只有国公和男爵两个勋爵,分别被嫡长子和嫡次子占据,他这个庶子根本就轮不上。

也因此,不得不带着十来个家丁,五千块银圆和铠甲,来到西贡参加秦军。

至于那五千京营,本就是筛选出来的单身汉,危险系数太高,一直处于拼杀最前线,故而勋贵子弟并不多。

这几年的不断征战,让他军功不断,在拿下顺化后秦王兑现诺言,给将士们封爵。

因此,在去年他官至游击将军,亲领一团三千人时,就被封为兴安郡伯,食邑八百石。

秦国的勋贵体系几经完善,又因为大明朝廷的改良,故而呈现出特有的气象。

由高至低,分别是郡公、郡侯、郡伯,郡子,郡男,五等之爵。

而秦王诸子,或孙,则封为君。

五等勋贵不仅名字上都带有一个郡字,食邑更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

简单来说,郡公食邑最多至两千石,郡侯顶多一千五百石,郡伯一千石,郡子三百石,郡男百石。

虽然略显吝啬,但没办法,谁让秦国穷呢?

五府之地,民不过百万,却养着五万秦国,五千京营,还有千余官吏,可以说是负担极重。

幸亏朝廷不断的支援,钱粮物资源源不断,才算把秦国支撑起来。

也正是因为俸禄较低,故而秦王应允,男爵从承袭三代变为五代,以作弥补。

安南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草问题不大,但赋税钱财却不多,安南缺铜、缺银,缺金,民间通常都以物易物。

北京每月送来的银圆,是秦军发饷的关键,不然的话,就算把秦国卖了也养不起五万常备军。

尤平蛮刚回来,一群军官们就来求见。

基本是以队正、营正为主,属于军中的核心军官,营正们身上都带着郡男的头衔,已经处于秦国勋贵的底层。

队正则满脸渴望,希冀再上层楼,成为普通的男爵。

而这些军官中,汉人不过十之二三,大部分则是普通的秦国本地人。

很显然,秦国的优握待遇,以及催人奋进的封爵系统,让这群本地人死心塌地效忠秦王。

至于黎氏,阮氏,那时候他们连姓氏都没有。

尤平蛮感叹,这群人已然成了秦王的死忠。

“诸位,我刚从王宫里回来。”

此话一出,众人肃立,眼眸之中满是激动和渴望。

虽然是纯正的汉话,但本地人却听得明白。

无它,在秦国,中上层阶级,包括秦王都用汉话,普通人为往上爬,自然要说汉话。

更别提,秦军几乎百分百效彷京营,随军学堂可是有的,教导汉话也主要任务。

同时普通的土着人在队正以下的什长、伍长任职时要求不高,但想爬上队正,那就必须会汉话,这是要求和门槛。

三年来的操训,军官们汉话都说的不错。

“将军,可是要北伐?”

“没错——”尤平蛮点点头道:“黎氏伪王窃居北地,郑氏窃权,大王天命所卷,又承皇帝之令,故而将要北伐至升龙,完成安南一统。”

此话一出,众将顿时兴高采烈起来。

虽然距离旱季结束只有两个多月了,但不要紧,他们都是本地人,雨季也能行军。

况且,安南并不大,顶多走十来天就能抵达升龙,打仗一个月就够了。

“即日起,取消所有休假,再发放一月饷钱下去。”

“军需官,你去大营领取物资,各队去领。”

一步步地安排,有条不紊。

京营自不必提,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