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大明世祖 >第四十六章通兑天下

第四十六章通兑天下

作者:飞天缆车字数:1640更新:2022-10-26 16:32

要不怎么说,官商勾结。

在中国,没有官场支持,很难做大做强。

晋商虽然自诩最聪明的经商,其次做官,但实际上在官场上投入并不是,因为有钱就意味着资源。

而在绍武朝,文武百官接近一半都是陕西人,皇帝也是陕西人,这还怎么对抗?

所以,这几年是陕商最舒服的时间,可是,徽商却直捣北京。

陕商会馆。

“耻辱!”庄子严愤怒不已,他抬起头,对着众人道:“这群徽商,江南那么快的地方都喂不饱他们,今日竟然也敢来抢咱们的东西。”

“如今海运畅通,两地来往颇多,徽商是馋了这部分兑换利益了。”

有人开口道。

“不然,我感觉徽商怕是发现了什么。”

“恩?”庄衣严脸色大变,愤怒立马转变成了凝重:“怎么可能?这件事怎么可能会被发现?”

……

而在另一边,徽商们却齐聚一堂,乐呵呵地讨论着北京城钱庄生意。

做金融,永远是最赚钱的,无论是放贷还是兑换,飞票,都是一笔庞大的利润。

自从海运昌盛后,天津港迅速成为北方最繁忙的地区,人口不断地增长,短短数年间就超过了二十万。

丝绸,瓷器,漆器,陶瓷等等江南物产都在天津歇脚,造就了繁盛的天津。

但即使如此,所有人依旧将中心放在了北京城,这座政治大城。

经济永远为政治服务。

“自陕商南下湖广以来,把持了四川的盐、茶、布,湖广的铁、米、茶、矿,甚至南下两广,与西夷做生意。”

“其更是在南京时,行票盐法之际,大肆谋夺盐利……”

“如今随着国都北还,陕商日益的壮大,偌大的北方,几乎完全被其占据,晋商在山西苟延残喘,似乎要被融合入其中。”

“其势磅礴,各省皆有会馆,成群结队,各地商贾争相与其合作,被迫出让利益。”

“据估计,陕商之中身价百万的,不下数十人,实乃天下第一大帮。”

为首一人,身着一件长袍,温文尔雅,彷佛翩翩公子一般让人心生好感。

他就是此次力主入京的徽商,汪潮,年仅三十来岁,就在徽商的名噪一时,在芜湖米市中,具有极大的话语权。

这一番话说出来,震撼所有人。

尤其是身家百万,更是让人莫名的羡慕。

要知道在徽商中,只有盐商才能达到身家百万,而且也是寥寥数个,这是多么强大的家财啊!

“你的意思?”

某个老者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争,尽力地去争。”

汪潮咬着牙,握紧拳头:“如今陕商实力庞大,就算是朝廷也怕会有忌讳,正好咱们徽商顺应朝廷——”

说着,他望向了众人,露出笑意:“况且,此次有件极为重大的事情……”

此时,玉泉山庄中,秋霜渐起,寒意逼人。

朱谊汐也耐不住,找了一处温泉,惬意的躺着,舒缓自己的神经。

“陛下——”

不久,惬意地走出温泉,朱谊汐就见到了等候良久的贺一同,以及唐永安二人。

早在汉中时,这两位商人就大力支持了他,随后跟随着大军的步伐一步步地壮大。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是巨富之家,在陕商中影响极大。

实际上,无论是陕商还是晋商,都不过是极其松散的商会,抱团取暖罢了。

毕竟都是有钱人,互相之间的竞争常有,调解的很难。

“坐吧!”

见到二人,皇帝轻笑道:“从汉中到北京,时隔多年,一晃眼都快过去了。”

两人自然然低头陪笑,凑趣了几句。

“当年在湖广时物资贵乏,物价奇高,不得已组建了行会,纳入管理之中,今日看,倒是要到了解除的时候了。”

唐、贺二人浑身一震,只能低头认下。

当年在湖广,朱谊汐考虑到物尽其用,以及尽可能的控制物资,组建了一系列的行会,如粮商会、布商会、铁商会等。

这样将大部分的商贾纳入管理,无论是提供物资,还是控制价格,都是很不错的手段。

而往往,都是陕商担任行会领导职务,所以才会飞速的扩张,席卷大半个中国。

如今来看,行会已经不行了。

且不说鱼龙混杂,但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垄断。

话语权永远掌控在几个大商贾身上,也就造成了强者愈强。

这般,陕商肆无忌惮地在全国圈地跑马,甚至可以在江南地区和徽商扳手腕,伸手进淮盐。

其俨然成为了庞然大物。

所以解散行会,势在必行。

皇帝也绝对不允许一家独大的商帮。

唐、贺二人显然明白皇帝的心思,只能俯首认同。

“你们赞同就好。”

皇帝笑了:“某一向不会独断专行,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