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 >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

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

作者:花非花月夜字数:1851更新:2024-05-10 12:34

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需要一些激情)

太极殿中,光线洒落,很是亮堂。

李世民坐在正中,其余诸位宰相按照位次坐在两侧,洛玄辰坐在右手第三的位置,因为他是吏部尚书,正三品,和中书令、门下侍中级别相同,但因为不是三高官官,所以在政事堂按照官职排位第五。

宰相排次是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政事堂中按照官职最低的是魏征,他是中书舍人知政事,这只是一个正五品上的官职。

洛玄夜身上挂着检校尚书左仆射的官职,所以他虽然是武将,不参与政事堂事务,但政事堂集体和天子问对时,他也在,而且还是坐在第一的位置。

洛玄辰、洛玄夜、洛玄凌三兄弟中,如果单纯论手中的权力,身为吏部尚书,洛玄辰现在是最大的,还要胜过洛玄夜。

这就是和平时期的宰相!

至于曾经跟着窦建德的洛玄云如今还赋闲在家,是一介白身,洛玄夜在等待一个大唐对外战争的机会,再向李世民举荐,让他出仕,进而凭借战功一跃而起。

今日君臣正在奏对,李世民是相当懂得放权的君王,他不仅仅是不独自手揽大权,他甚至认为君主手揽一切权力,将自己累个半死,是错误的。

他治理国家,最常做的就是去灵天阁找洛苏商议,而后召集诸位宰相商议国家大政,决定之后就放手去做。

他让宰相封德彝推荐人才,但结果却让李世民很不满意,封德彝对这件事很敷衍,有些搞笑的说没有人才。

李世民罢免封德彝后,又沉声问众人道:“都说说,怎么能把天下的大才,都招揽到朝廷中,没有人才就不能兴盛大唐啊。

李世民见状直接指着房玄龄道:“伱说,这关系着国朝大事,朕认为吏部尚书说的很有道理,你一向足智多谋,现在反对,一定有原因,你不说,你就停职回府中闭门思过去。”

李世民用人,实际上也是根据推荐来的,基本上都是他身边的重臣推荐说有人有才,他召入一问,果然有才,然后就授以官职。

如果。

封德彝万万没想到因为这么一件事,自己就会被罢相,他正要说话,却见到李世民威严的眼神望过来,他一下顿住,回到席中,“臣谨记陛下之言。”

房玄龄叹息一声道:“洛尚书所说自然是颇有道理。

其实察举制的时候,推荐上来的官员就是要考核的,不是推荐就直接用的。

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人能尽善尽美。

洛玄辰一说,众人就知道是什么了。

等到州的考试结束后,或者是参加道的考试,或者是直接来到长安参加吏部考核。

你封德彝,从晋阳起兵到现在,从来都不曾当廷抗辩过一次,这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大唐现在是一个贵族门阀的时代,不是单纯的因为制度不让平民当官,而是这些门阀的确是鼎盛,既有钱能培养,又真的有一批一批的人才出现。

这是一种将会颠覆现在所有模式的制度!

洛玄辰的话说完,殿中一片寂静。

洛玄辰朗声道:“以前的所有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是由朝廷征召或者推荐,是朝廷由上而下的,从来都没有人允许天下人自告奋勇的来参加考核!

封德彝见李世民真的有些生气,连忙解释道:“陛下,如今天下能尽善尽美的大才,的确是不曾见到,州县推荐上来的那些人,实在是不堪入目,臣自然不能将之呈递到陛下的面前啊。”

李世民当即怒斥道:“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那你又是从哪里拔擢上来的呢?”

“洛尚书,这察举制是不是还不如九品制,至少九品制的中正官,由朝廷任命。”

李世民因为出身的原因,不仅仅有关陇人,还重用山东人,所以现在朝廷中已经有许多非门阀出身的人,比如秦琼、尉迟恭这些人。

“是啊,还请洛尚书说明白一些,这察举制,在方今而言,有些落后了。”

众人都将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房玄龄却望着杜如晦等人,有些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臣研究了自古以来的所有制度,最后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洛玄辰离开坐位,来到殿中间略一沉吟,朗声说道:“陛下,前汉、前隋都有分科选举士人的制度,汉朝有举孝廉、举秀才,有明经义、有做策论,臣以为可以修改一番,作为我朝的选才制度。”

其实洛玄辰后面的话都很好理解,但关键就在于,让平民可以自己报名参加考试,这就直接跳过了必须举荐,不是说举荐不好,但是很多有才能的人,因为找不到举荐的渠道,而只能郁郁不得志。

房玄龄反应过来,几乎立刻就拜伏说道:“陛下,洛尚书所言有理,但不宜直接推行啊!”

李世民闻言愠色稍减,但还是很生气道:“身为宰相,竟然连取材取其长的道理都不懂。

察举制的举荐权力在君主之下的官员手中,九品制选拔官员的权力在朝廷手中,这是明显的进步。

自古以来,选官无非就是那几条道路,推荐、推荐,还是推荐,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制,都是推荐制度,无非就是推荐的人选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

最后从这些人中选拔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