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周朝侯爵家族史书实录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针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针

作者:花非花月夜字数:1830更新:2024-05-10 12:31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针

纵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无数人依旧对那个充斥着鲜血和黑暗的时代而深深恐惧。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苍穹哀悼,道路两旁是横陈的尸体,黄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征人的泪。

辽东!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垒砌的京观,麻木、怨恨、惊骇,滔滔黑气从空洞的骨质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辽东便属夏土,经久以来,莫不服中国为宗主,隋朝不武,以至于宵小窃据,朕心甚难抑。”

这是贞观初年时,李世民就偶然说过的话,若非要经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着手平定辽东了。

太极殿中,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着,威严深沉,“辽东动乱,君臣相斗,朕要乘此机会,出兵收服中国之土。”

殿中诸宰相和将军皆肃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内富庶至极,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样国富民苦。

编练的海军,已经成了气候,有大小运输船只数千,在齐州储存的粮草,已经足以供给数万大军经年消耗。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发万军踏平辽东。

如今唯一所虑的便是,诸位宰相齐声道:“陛下万金之躯,国家储位不定,不可亲征啊!”

太子出镇后,国无储君乃是大事,这种情况下,天子不能有任何闪失。

殿中大臣里面,隐隐分为两派,支持李泰的自然是多,但也有长孙无忌这种和强势的李泰关系不好,转而支持晋王李治的。

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天子早就已经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并没有解释,而是眼神复杂的扫过自己倚重的诸位大臣,他从御座上,缓缓坐直了身子,顾盼间宛如狮虎巡幸领地,“辽东本中国之土,中夏之翼,隋文一征,隋炀三征,而不能得,以至其国流离中国之外,其民不受光明所照,以至我中夏将士,祸死连族,首筑京观,历三十年,而风吹雨淋,蛇虫鼠蚁,竞相侵蚀,何其可悲?

朕今东征,欲收其土于中国,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欲彰中夏之威,欲显大唐之盛,欲使天下知晓,隋炀帝无能,非吾诸夏天子无能。

至于储位,朕将携魏王泰亲临辽东,使晋王治留镇长安监国,诸卿可有异议?”

魏王李泰跟着天子去辽东,晋王李治留在长安监国,这种安排让殿中这群聪明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晋王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留在长安能有什么用,还是要看谁是镇守大臣。

陛下将魏王李泰带上,难道是想要让魏王李泰立军功?

魏王才华出众,和文士的关系一向很好,现在陛下又让他随军,看来是真的要立魏王为太子了。

对于李世民一定要亲征的原因,其实群臣都知道是为什么,还是之前挑选远征高昌的理由,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他亲自上。

在一位大权在握的君主手中,只有李世民不想做、不愿意做,而没有做不成的事,在李世民说出那一番为中国子弟复仇的言语后,殿中所讨论的问题便已经成为了,如何稳妥进攻辽东。

“以洛玄凌为箕子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万水军渡过渤海,进攻辽东半岛,并且建立稳定的军备粮仓,接应陆路大军。

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六万步骑从陆路进攻辽东。

以燕王李恪为辽北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五万骑兵进攻辽东。”

三路大军,番汉共计十四万人,虽然从声势中远不如当初杨广的一百多万军队,但这已经是建立大唐以来,对外用兵最多的一次。

李世民是做好了一座山城、一座山城去攻克准备的,在不影响国中的情况下,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一尊天子,两位郡王,十八位国公,十二卫大将军有七个出征。

自贞观元年以来,李世民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穿上这一身甲胄。

他浑身的血液在沸腾,他是马上的君王,开国的君主,战场是他的秀场,当他骑在高头大马上,驰骋在壮阔的平原上时,他建立了林木的荒凉和河川的奔腾。

他高声向所有人高声大笑着,“朕仿佛回到少年时,跃马扬刀,敌酋湮灭,从来如此,辽东亦是!”

“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

……

在齐州的码头,无数战舰横列,这些战船从宋州、扬州等沿海之地一路开到山东半岛。

箕子道行军大总管,这是洛玄凌此次出征的官职,他也是大唐第一任海军总管。

他摸了摸右手中的神器,这是洛苏特意交给他的,自然是洛氏中那一件专管水域的神器,定海神针。

【地阶·定海神针:持有此物,可使一定范围内江河湖海风平浪静,范围及效果依据气运点耗费多寡确定。】

一件威力强横至极的神器,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奇效,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进攻岛国,最担心的就是舰船技术差,在风暴中覆灭。

当初隋文帝征讨辽东国,就是因为风暴,结果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如果当时有这件神器,那战争结果不提,至少中国子弟不会死的那么憋屈。

洛苏对李世民说,大唐进攻辽东国时,绝对不会遇到风暴,便是这件神器给予的底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