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 >第224章 周瑜的意见

第224章 周瑜的意见

作者:家云字数:1694更新:2024-05-09 11:37

“公瑾,我确有一事,想咨询一下你的意见?”

“主公,我已是你的臣子,你有事直说,我必会知无不答。”

“嗯,公瑾是否还记得一年多以前,你、我和子敬三人曾说起私兵一事,我曾说要对士兵登记造册,再发放军饷。”

“自然记得此事。”

“只是这事实施起来不大顺利……”陈飚把刘涣遇到的问题大致地说了一下。周瑜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有时还点点头。

“其实刘太守所遇到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存在的,如今是战乱时代,军中将领势必掌握军权,不愿意受节制,刘太守在官职、威望上不足以震慑军中将领,故而出现这种情况。”

“若是子敬来执行此事,想必军中无人不服,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陈飚略微思考,也觉得周瑜说得有道理,只是鲁肃被他打发去会稽偏远地区平定山越去了,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更何况,平定山越一事进展这么大了,也不能半途而废。

“公瑾呀,其实关于登记造册一事,我仍有另外一种想法。”

“主公请说。”周瑜早已习惯了陈飚的独特思维。

“若只是随便派几个人过去,对士兵登记造册,恐怕效果有限,如今我军壮大了,我对士兵有更高的要求。”

“以往战乱时代,士兵愿意进入军中,无非是为了一口饭,但扬州平定之后,两年的发展已有成效,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相信再过数年,百姓会越来越富足。届时百姓就不愿意再去当兵了。”

“可主公不是愿意给士兵一些军饷吗?”

“但打仗是会死人的,我必须给出非常高的军饷,才能让士兵为我而战。”

“那主公的意思是?”此时,周瑜有些疑惑不解了,陈飚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对士兵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士兵除了军饷以后,还要明白为什么而战,为谁效忠?如此这军队才会有凝聚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一哄而散。明白这些后,他们对军饷的要求反而会下降。”

周瑜是聪明人,自然明白陈飚的意图。如果士兵认为他是为了陈飚而战,自然就不会一味地听从将领的话。

“可主公认为该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明白为什么而战?”

“这简单,直接告诉士兵就是行了。”

“这……这……主公,士兵与将领朝夕相处,自然会听将领的话,若主公只是派人去讲,士兵恐怕不会相信的。”

“并非如此。”陈飚准备说出他想成立一个部门,向军中委派政委的想法:“我想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此事,往各地军中派遣一人,驻于军中,协助将领处理军中政务,将军务和政务分开。”

“此人除了日常政务之外,还负责督运粮草、推行军中士兵的登记造册、宣传我军政策、收拢降兵、监督军饷发放等诸多事务。”

周瑜听了,心中暗暗吃惊,这就是往军中安插人手,削弱将领的权力,对将领权力形成制约。

“不过,此人只能处理军中政务,却不能干涉军务,更不能干涉战事,包括军队行军打仗、战事决策等。”

“主公,这恐怕会遭到军中将领的反对。”周瑜提出他的疑虑。

“我亦是考虑到这点,才问计于你,虽然将领会有所排斥,但此事一旦实施,益处却是极大,一则处理军中政务,让将领能专心于战事;二则更易于对军队和士兵实施统一的管理;三则可以做士兵的思想工作,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

陈飚把21世纪军中政委制度的一些作法和好处简单地讲了一遍,周瑜却听得稀里糊涂的,有很多地方他也听不懂。只是他明白,这政委往军中一派,确实会有一定的好处。

这种做法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将领坐大的问题。衡量再三,周瑜认为此事利弊参半。

“如主公所说,此事对我军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只是将领那边会有些抵触,若主公真的实施,应先易到难,切不可一蹴而就。”周瑜终是表示支持,如今的他并不在意军权,只要战时能牢牢控制军权就行了,不需要无时无刻把军权拿在手里。

陈飚听了周瑜的话,心中松了口气。以周瑜的为人,是不会给出一个模棱两可或是和稀泥式的回答,既然答应了,那他就是真的认为这事有可行性。

“主公不妨先把这部门组建起来,以推进士兵登记造册为由,将人派送军中,专门负责对士兵登记造册,并发放军饷,日后时机成熟,再慢慢推行其他事情。”

“如此循序渐进,将领就不会有意见,就算有意见的,亦不敢轻易反对,就算反对了,以主公的威望,亦是能压制下来。”

“哈哈哈哈,公瑾之言甚得我意,好!就决定这么办。”陈飚又问:“只是此事重大,公瑾认为谁能做成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