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233章 世界之王

第233章 世界之王

作者:赵墨涵字数:1816更新:2024-05-07 09:11

第233章 世界之王

一支优秀的预告片,能相当吸引人。

在超级碗上放出预告片的《黑客帝国》,毫无疑问吸引了全美观众的目光,尤其是小吉伯特的影迷。

一年的苦苦等待,又到了每年夏天走进电影院看小吉伯特电影的时候。

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一个约定,是小吉伯特与影迷的约定。

后期制作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黑客帝国》开始展开宣发。

首先就是放出各个角色的海报图,这些海报图经过精心的设计,必须体现酷到掉渣的感觉。

除了酷到掉渣,海报其实更多的是体现赛博朋克文化,做了一次集中的展示。

赛博朋克,是控制论与朋克的合成词。字面意思,就是对高度机械文明的反思。

该背景大多描绘在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

之后,它从文学向电影,桌游等媒介延伸,催生了赛博朋克文化。同时,它还演变为一种视觉美学风格,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中。

不过小吉伯特更多注意的是这款桌游的名字,叫《赛博朋克2013》。

“哇,这个好有意思,我要玩……”斯嘉说着,就拉着小吉伯特挤进去,加入桌游的战场。

赛博朋克文化脱胎于在1960到1970年代兴起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发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哼,”斯嘉不服气:“你少小瞧人,我很聪明的好吗?”

在三月上旬的一个周末,华纳和迪士尼联合苹果,香蕉,脸书,微软等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硅谷举办了一次赛博朋克文化展览会。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时候地位不一样。

小吉伯特满足热情的影迷签名合影的要求后,就看着斯嘉玩游戏。不得不说斯嘉还是有点小天赋的,熟悉规则后玩得有模有样的。

而早在赛博朋克文化萌芽的年代,就诞生了一部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上都能留下一笔的赛博朋克文化电影大作。

这游戏虽然不太完美,但却让小吉伯特首次认识到了赛博朋克的世界,并且从此痴迷不已。

第二支预告片,着重体现出赛博朋克的概念,在这样的展览会上放出,吸引了相当多的赛博朋克文化爱好者们。

“还不错,设定很拥有意思。”斯嘉点点头,反过来问道:“小吉伯特,你觉得我们能在2013年实现桌游里的科技吗?”

其实《黑客帝国》并不是一部纯正的赛博朋克文化电影,但有这个元素。

在展览会上,《黑客帝国》放出了第二支预告片。

小吉伯特问她:“斯嘉,这游戏好玩吗?”

只可惜,影片票房不佳,导致没有了后续,这么多年没有了续集。

这次赛博朋克文化展览上,小吉伯特也带着基努·里维斯和查理兹·塞隆一起出席了。

只是纯正的赛博朋克文化的电影,票房一向都不怎么好,这是需要担心的点。

当基努·里维斯和查理兹·塞隆穿着帅气的黑色皮衣,带着墨镜站在舞台上,立马就成为整个展览的焦点。

如果有可能,小吉伯特还真想拍一部关于V的故事。

“斯嘉,你会玩这款游戏吗?”小吉伯特笑着问道。

但其实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现在举办赛博朋克文化展的地方不多。作为一款桌游当然要把握机会,参加这样大型的展览,好给自己宣传一下。

不过这不妨碍《黑客帝国》拿这个元素做一些宣传,好吸引一大批赛博朋克文化爱好者。

其实小吉伯特还知道另外一个赛博朋克文化的故事,想当初他化身夜之城主角V,顶着无数BUG,以我烈火化残躯,单挑荒坂塔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典是经典,但没有赚钱,电影公司就不可能持续投入。

前世那些流量鲜肉小花们的发型,不属于剧组管,碰都碰不得的那种,尤其是刘海,剧组造型师谁敢动谁滚蛋。

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博斯克创造了这个词,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将赛博朋克这個词发扬光大,并开启了一种科幻文学类别。

小吉伯特带着斯嘉在展览地逛了一圈,斯嘉注意到一个游戏,准确的说是一款桌游。

如果前世的小吉伯特有如今的地位,那些小鲜肉估计就会乖乖听话了。

正好,那个游戏的另外一个主角银手,如今正在当着救世主尼奥。

人家一看是大导演小吉伯特过来了,立马就有一个人退出游戏,把位置让给斯嘉。

那是属于赛博朋克文化刚萌芽的年代,雷德利·斯科特就告诉人们,赛博朋克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玩了几把,斯嘉就下来了,继续和小吉伯特闲逛。

斯嘉的头发又长出来的了,为了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把自己的一头头发剃掉,斯嘉也算很敬业的。

斯嘉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缠着小吉伯特带自己参加,于是小吉伯特带她来了。

赛博朋克的情节经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

那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