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第293章 跨时代产物

第293章 跨时代产物

作者:看快前面字数:1668更新:2024-03-27 06:30

出了府邸,韩昔带着百人的护卫往城外而去,准备游神去关中凤翔府看下。

今年关中粮食比预计产粮还少了六十万石,凤翔,西安各州府旱情严重,井水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毕竟,系统水井还是靠人力,并不像后世抽水机器那那般厉害。

而且水渠很多都是泥土型的,渗水厉害。

因此,今年关中粮食价格上涨到小麦二十五文一斤。

放到后世,相当三四块的米,突然涨到二十块,这价格和肉类差不多。

而今年凤翔府此时旱灾比较其他地方都严重不少。

如何应对旱灾飞涨的粮食价格,经历过三年两次旱灾的洗礼,关中官府已是有一套很是完善的经验。

增加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下发大量的银钱,同时秋收后组织耕种高产,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加大牛羊的宰杀数量,给百姓除了粮食外更多的选择。

同时还可以征调民夫往蜀中运粮,然后将这些人口放到粮食充沛的汉中,蜀中养着,减轻关中粮食压力。

只要官府愿意管理,旱灾还是能熬过去的。

韩昔带着数百骑兵从巢县从东面城门出去,出了西城门到西面城门时,一眼望去全是人头。

城外的棚子,木房如雨后春笋般,一路覆盖到四里外的码头处,直接将码头和县城连接了起来。

“包子,热乎的白菜包子,一文一个。”

“上好的毛衣,上好的毛衣。”

跟着老远,也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四周还有不少的汉子在四处游荡着。

这些汉子都是从四处乡里赶过来买一把只力气。

乡里人,除了种地,就剩下一把子力气可以卖了。

这种繁盛可以说是韩昔一手缔造的,这就相当在一条村投资几百万亿,让其直接变成一个市。

韩昔带着上百护卫出城并没有惊动什么人,在巢县西面山林里有一支五千人的驻军。

是韩昔此时的目的地。

这支驻军也是让此处繁华起来的另一个原因。

原来的巢县相对于江南其他州府,还是十分落后的一处地方。

主要巢县左右有几座大山里有山匪,加上巢湖内的水匪经常在附近游荡,使得过往商旅都是匆匆离去。

当韩昔军队靠近二十里外的军营时,看到周围有不少的农家汉子在军营外守着。

这些人都是过来看,军营内招募杂工不。

因为一直往汝宁府运粮,所以会时不时的招收运粮的辅兵。如果运气好被招入辅兵营,那就真是撞大运了。

辅兵营的人并不会被记录在军户中,每月还有半两银子月俸和三十斤的米粮可以领取,算是附近庄稼汉子眼里的香饽饽工作。

主要是进入辅兵营体制内,那收入就能定了,不像在县城外找活干,钱虽然多点,但十分不稳定。

见此,韩昔有些无奈,这往汝宁运粮,倒是养活了庐州府数千的劳力汉子。

进入营地后,韩昔到了一处有重兵把守的厂房内,到了厂房内就能听到一阵“咔嚓咔嚓”的声响。

只见厂房内有一群半大孩子剃了个寸头,在一台方形圆桌子前工作着。

这些都是从山匪窝里俘虏的半大孩子。

韩昔感觉还有的救,便在这弄了一处缝纫场。

此时这些十二三的岁的孩子在操作的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脚踏式缝纫机。

这是帝国系统纺织厂里面出来的东西。

可以说,以明朝此时的工艺,是无法制造如此精密的机械工具,其中的工业材料,就是此时的人无法突破的难关

如果明朝人硬要仿制,估计很难,就算有样品也是一样。

此时的缝纫机可以说和后世的音速飞机一般

想想阿三造音速飞机,几十年下来,请了各种外援才勉强拼出一台国产机。

韩昔也是花费了五年时间,才补齐一应产业链。

“啪!歪了!”

一个妇人用敲了一男娃的手,让男娃吃痛。

厂房内不但有男娃,还有不少妇人。

水匪,山匪有数万之众,其中自然不缺乏被抢掠上山供匪徒享乐的女子。

现在这些男娃,女娃都由这些妇人管着,一共有两千多人在厂房中。

制作出来的东西,主要供给给军队,并不外售。

要是外售的话,估计又是一场动乱,毕竟此时江南有数百万人靠着纺织这产业链生存。

其中手工缝纫的妇人少说有十几万,这降为打击,瞬间就能让九成以上的人失业。

很快,兵灾估计就要蔓延影响到江南了,还是给这些妇人一条活路。

现在四万正军,一年两套夏衣,两套冬衣。

那就是十六万套。

厂房内有两百台缝纫机,妇人负责裁剪布料,小点的男娃,女娃负责缝合。

熟练后,一日下来估计能产一千多套衣服。

十六万套估摸要忙活五个月,剩下的时间再制造一些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