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第206章 同官县

第206章 同官县

作者:看快前面字数:1724更新:2024-03-27 06:30

关中,同官县。

同官县是延安府通往关中官道上的一个重要县城,其就在子午岭受阳面,树木高大茂盛,林间多野兽,少有人敢深入。

同官县就建造在一条宽一里多的山间平坦道路上。

此时同官县外人流驴车十分的多,还有从延安府跑过来的流民。

相比逃跑到葭州,更多的人选择了关中。

商人也是如此,之前这条官道上还有大量的官军拦截,但现在情况却是不一样了,延安府官府将大量的流民往关中赶去,并且放松了拦截的力度。

这也是延安府知府无奈的举动,朝廷不发粮食银两赈灾,他只能如此了。

加上延安府此时粮食的价格已是涨到和边境一般,六七两一石,而且只要是能吃的都疯狂涨价,就连杂粮都涨到了四五两一石。

而同官县此时的粮食价格,小麦十二文一斤,一石一两八钱银子。

粗米二十文一斤,一石三两银,因为干旱,关中种植的水稻十分少,所以十分的精贵。

杂粮五到七文。大概一石在七钱五分银子。

关中内的西安府,有些粮食的价格还要便宜两三文。

最便宜的就属土豆,西安府两文一斤。

在韩昔看来不是丰收的年景,在平民看来就是大丰收了。

此时关中市场上留存着大概有一千五百多万石粮食。

关中四十二万户算每户留存二十石粮食,那就是八百二十万石,也就是说市场上还有将近七百万石粮食在流动。

七百万粮食里土豆占据七成以上。

这些粮食韩昔并没有强制收上来,而是让市场自动调节,总不能老是韩昔当搬运工,往受灾的地方运送粮食吧。

韩昔又不是一直守着关中,如此总会有顾及不来的时候。

当然,每个县韩昔还是设置一处收购点,防止商人和乡绅合伙恶意压低粮价,收购点的价格因地域,时间段的不同也有所不一样。

现在同官县稻米价格大概在二十文到二十五文不等,小麦则是七到十文。

七百万石粮食在市场上流动,掉价是必然的现象。

如此低的价格自然是吸引大量粮商过来,这运回去延安府,那就是三四倍的利润。

商人也是趁着延安府知府放松拦截的窗口期往关中来,关中韩昔的盘查倒不是很严,但入境后不能携带刀兵,这相当的麻烦。

黄龙山和子午岭上的流寇,杆子可不少,哪个行商不是带着上百柄刀具,甚至一些有钱的商人还带上了几套甲胄。

不过守关的人说只是替他们保存,出了关中可以领回去。

当然,这话这些商人自然是不信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在入关前将刀兵存放好。

同官县城外,三个粮商凑到一小摊位一人买烤土豆,一份十文,土豆上洒了葱花,还有一层红红的粉末,和淡黄的盐末,闻起来有股辣味。

“你还别说,这新的杂粮吃起来感觉还顶饱的,就是难保存,要不然可以运多点去延安府。”其中一个中年青袍劲装粮商低声说着。

这位青袍粮商名字叫高方,三年前他还是一伙流寇头目,一直在子午岭活动,后来碰上同官县招收流民。

高方当时有些厌倦东躲西藏的日子,就带着弟兄混进流民中,很快得到二十亩耕地。

不过种了一年地,正好碰到关中闹旱灾,虽然领到救济粮,但日子过的苦哈哈的。

于是,高方拉着以前的十几个弟兄干起护卫。

干了一年粮商的护卫,看到粮商一年能赚个上千两白银,高方有些眼热,带着弟兄拿着一年赚的二十多两也开始干了起来。

现在入行一年的时间,高方已是带着弟兄在同官城内都买上了一套一进的小院,一个月也能吃上十几日的肉,也算过上富贵生活了。

高兴准备再跑几趟,就收手,这兵荒马乱的倒卖粮食其实并没有如此好做,当初跟着的十几个老弟兄,现在也只剩下三四个还在。

“运土豆,还不如运面粉。”旁边一矮胖商人笑着说道。

虽然土豆便宜,但少有粮商运土豆去延安府卖,难保存,体积大,运一石到延安府可能就只能赚个一两,还不好脱手。

现在土豆吃的人,大多都是苦哈哈。

面粉就不一样了,一石面粉能赚五两多,一百石就能赚五百多两,而且卖给的人都是那些富户。

只要货一到,马上就能出手,不怕没人买。

“面粉?呵呵!也不知道上次是谁被巡查司的人抓到,直接亏损四百多两银子,我觉得还是运土豆稳妥点,巡查司的看到土豆,只要不是太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个高瘦的商人反驳道。

“你!”矮胖商人被说的整个不知如何反驳。

正应了那句话,高风险,高回报。

高方见此,也是笑起来,随即打断两人的话头:“今年还是运些玉米面粉吧,那个价格比麦粉便宜,而且口感也差不了多少。”

其余两人闻言,都是有些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