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41章 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

第241章 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

作者:萧蓝衣字数:9348更新:2024-01-08 18:55

第241章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中秋加更

因为明朝不会搞殖民,对夷民真的是爱民如子。

看看西方,人家搞殖民赚钱,形成原始积累,大明搞殖民赔得底儿掉。

“老太傅,您好像说错了。”

朱祁钰笑道:“咱们扩大越大的地盘,应该赚更多的钱呀。”

“怎么可能?”

胡濙急了,拿永乐朝的税赋举例,可以说是年年巨额亏空,到正统七年才勉强还清亏空。

足足用了十七年!

收复交趾那些年,几乎没征什么税,结果交趾还是保不住。

“老太傅,朕问您一个问题,咱们新扩张领土,是不是百姓变多了?”

朝臣点头。

“那收的赋税也多了呀,为什么咱们赔钱呢?”

朱祁钰的问题,让朝臣一怔。

于谦道:“陛下,就如国朝收复漠北,占领一地,建城一地,又要修建驰道、沟通河流,花的都是海量的银子。”

“想慢慢收回成本,就需要很多年头。”

“甚至,当地百姓穷困,吾朝还要适当帮扶,减免税赋。”

“为了让其心向国朝,要减免很多税赋的。”

“完全是用中原之钱粮,供养新地。”

“新地收民心、开发都需要时间。”

“而中原之民在增加,导致中原之钱粮难以供养新地,最后只能不得不放弃。”

听着于谦说,朱祁钰忍俊不禁。

朝臣有点转过弯来了。

为啥把他们当成人呢?

如果把他们当成奴隶去剥削,钱不就来了吗?

“陛下,此举有违圣人之道呀!”姚夔小声道。

“哈哈哈!”

朱祁钰放声大笑:“姚卿,圣人之道,讲得是教化子民,可他们是朕的子民吗?”

说完,朱祁钰哈哈哈大笑。

“可、可何为大明子民呢?”姚夔问。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从古至今,华夏人从未将夷人看做是奴隶,也从未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定义。

真正划分的时候,要等西方,以板块划分,以肤色划分,以所谓的族群划分。

现在的大明,兼容并蓄,化胡为汉,来者不拒,踏上大明土地的就是大明子民,不看长相,不看地缘,看的是语言。

说一样的话,那就是一国人。

奇怪不?

“会说汉话,长相和明人类似,并心怀大明者,方是明人!”

朱祁钰没提出肤色论。

现在提出来太超前了,也没有价值。

哪怕是撒马尔罕,也是偏簧的人,因为统治那片土地的是蒙古人。

“既不是大明子民,朕为何怜悯他们?”

“孔圣之道,并不适用他们。”

“所以朕说,以前大明太把外邦当成人了!”

“把他们当成畜生看待,钱不就有了?”

朱祁钰的话,却无法让朝臣苟同。

“陛下行厉法,怕是会以厉而终。”

“这些土地大明能占一时,却不能占一世!”

岳正郑重道:“唯有行善法,方能使蛮夷归心,彻底融为我明人,方是万世之法。”

“岳卿,依你之见,大明领土不过在方寸之间,难以扩张了。”

朱祁钰笑道:“朕也想怀柔其民,慢慢同化,将其土地彻底变为明人活动之地。”

“奈何朝堂无钱呀,朕有什么办法?”

“而且,人和畜生比良心,不觉得可笑吗?”

大明怜悯女真人,最后女真人怎么蹂躏中原的?

大明宽宥安南人,结果交趾是怎么丢的?

大明对藩国亲如一家,结果鞑清建立后,是怎么抛弃大明的?

“这”

岳正想说,那何必贪多嚼不烂呢?

占据漠北,收复交趾,已经足够了呀,已经是文治武功,恢复祖宗之地了。

汉人喜欢看历史,西方人喜欢看未来。

“罢了,这是题外话,说回吏治问题。”

朱祁钰正色道:“朕以为,礼部和刑部,最是无用,却又不可或缺。”

“不如降两部为司?”

“省着浪费资源。”

很多部门交叉,职能重合,造成资源浪费。

“绝对不行啊!”

胡濙急了:“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礼部在于劝导百姓向礼;刑部在于治律法,律法乃重中之重,不能降啊!”

白圭和俞士悦想哭,我们就是后娘养的吗?

“还有太常寺、上林苑监、苑马寺,都是没用的部门!”

朱祁钰道:“朕打算统统裁撤掉。”

“苑马寺入太仆寺,上林苑监改为局,也并入太仆寺。”

“太常寺和礼部合并,刑部和大理寺合并。”

朝臣都懵了。

皇帝这哪是改革吏治呀,这是把祖制放脚底下踩啊。

都不知道该怎么劝。

“陛下,苑马寺可入太仆寺,裁撤可以,上林苑监管着皇家园林,裁撤掉的话,园子谁管呀?”

皇帝冬天吃的白菜、香菜等都是上林苑监种植的。

“设个局就够了,该裁撤的都裁撤掉,在上林苑狩的。

有的确实骂了皇帝,但更多的是被牵连无辜了。

厂卫还在抓人,往西华门送。

有的很无辜,睡觉的时候被抓了出来,然后被送到了西华门外,番子不许他们喊冤,就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跪着。

跪了一个晚上的,又冷又怕的,整个人都惨了。

等天亮后被抓来的人,都看见了被挂在午门上的汤胤勣等才子们,都吓坏了。

吱嘎!吱嘎!

西华门开启。

御辇走出西华门,养马军团团护住御辇。

朱祁钰站在御辇上,俯视着文人:“就伱们呀?在宫外天天骂朕?”

第一句话,就是雷霆重击!

“陛下呀,微臣冤枉啊!”

李玠爬出来,泪如雨下:“微臣是冤枉的呀,微臣在会馆里,就被人带到这里来了!”

朱祁钰皱眉一看:“李玠?”

“朕说你怎么没当值呢,原来在这里跪着呢。”

“吹冷风的滋味如何?”

李玠嚎啕大哭。

就陈和一嗓子,把他也牵连进来了。

“冤枉啊!”

不少人高呼冤枉。

朱祁钰这么一看,还不少熟人呢。

比如孙原贞的儿子孙可法,年富的儿子年廉直,竟然还有毛胜的小儿子毛伟,还有杨俊。

宗室里也有出息的人才,好几个姓朱的,荆王竟然也在里面。

“好家伙呀!”

朱祁钰一看吓一跳:“荆王,你也背地里骂朕?”

荆王嚎啕大哭:“陛下呀,那个范青见着微臣,就像是见着臭蛋的苍蝇,非要盯着微臣不放!冤枉微臣啊!”

他把自己形容成臭蛋,也是个人才。

“微臣也是啊陛下,求陛下给微臣等做主啊!”宗室诸人嘶吼,着实冤枉。

他们心里再恨,敢明说吗?

李玠等人哭个没完。

朱祁钰在人群里,又找到个好玩的:“你,别往后缩,朕看见你了,张敷华!”

张敷华用衣服遮住脸,丢不起这个人。

“陛下,学生冤枉啊!”

张敷华哭得像个傻子:“微臣喝醉了,醒来就到这里了!”

朱祁钰才不信他的鬼话。

“还有哪个认得朕的,都爬出来,让朕见识见识!”

朱祁钰真的开了眼了,这些货色,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绝了。

“钱溥,你还往哪里藏啊?”

朱祁钰隔着老远,都看见缩在人群里的钱溥了。

“陛下!”

钱溥真的冤枉,休沐时,穿着一身文人打扮欣赏花灯,结果就被番子给抓来了。

“爬过来,隔着远,朕看不到你。”

朱祁钰环顾四周:“都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做都做了,还怕人看啊?”

“都把脑袋抬起来,朕看看都有哪些栋梁之材,明面是人背地里是鬼的!”

后面有太监传话,跪在最后面的人也能听到。

太监们也帮着皇帝找。

文人们都把脑袋抬起来。

这一看,又发现熟人了。

“陈辅,你爹陈怀知不知道你背地里骂朕啊?”

陈辅是平乡伯陈怀的儿子。

他哇的一声哭了:“陛下呀,微臣冤枉啊!”

“赵英,你爹赵安在天之灵,能安息吗?”

赵安是西北名将,在正统九年已经死了。

朱祁钰设讲武堂,将有功之臣的儿子,征入讲武堂,希望子承父业。

赵英被特殊招录进入的。

“杨堣,你爹杨宁九十四岁了,尚为了大明在云南奔波!”

“你在干什么?”

“今年你都多大岁数了?还去鬼混?”

朱祁钰又看见熟人了:“朕荫你为官,你却不思进取,和骂朕的人为伍,你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杨堣的老爹杨宁,也是名臣名将。

因为有足疾,早就不能动弹了,但因为他熟悉云南,参与过征伐麓川。

王文去云南,需要一个懂云南的人镇场子。

当朱祁钰征召他时,他二话不说,用担架抬着,跟随王文去云南,为王文摇旗呐喊。

结果他儿子,不思进取,却在会馆里狎寄。

虎父犬子,恰如其分。

“史云,你往哪躲呀?”

朱祁钰看着他:“你祖父史昭,赫赫名将,镇守宁夏十四年,无人可比,你就是这样光宗耀祖的?”

史昭,从永乐八年,就镇守凉州。

宣德八年开始,镇守宁夏十四年,赫赫威名,胡人不敢望其项背,陨落于正统九年。

朱祁钰念其祖父之功劳,特诏史云入讲武堂。

给他个出头的机会。

结果倒好。

人家就想当一滩烂泥。

“马忠,往哪躲!”

“堂堂招远伯,和这些人为伍?”

“丢你爷爷马亮的脸?”

“是不是!”

赵英、陈辅、马忠、史云四个人真是臭味相投。

“朕再看看,哪个忠臣孝子还在这里面啊?”

朱祁钰忽然讶然:“呀?这不是安乡伯吗?你一介武人,也参加诗会?你认识字吗?”

安乡伯张宁。

他爹张安,在正统十三年,镇守广州的时候,被匪盗击溃,张安在逃跑的时候掉江里淹死了。

张宁还不如他爹张安,纯粹是废物点心。

两代废物,在景泰年间着实罕见。

第一任安乡伯,太宗皇帝封的是张兴,张兴战死后,没有儿子,爵位由他侄子张勇承袭。

张兴、张勇都是勇将。

张宁低下头,闹个大红脸。

“真给你爷爷、太爷爷丢脸啊!”

“朕都不想说你,你家两代废物,朕都该收回世券,让你去掏大粪去!”

朱祁钰懒得看他:“哟,这和安乡伯鬼混的,原来是武进伯呀!”

“朕以为是哪个废物呢?能和这帮人为伍?”

“原来是你这个废物啊!”

“那就不奇怪了。”朱祁钰骂他们个狗血淋头。

武进伯朱黼,父亲是朱冕。

朱冕不止自己能打仗,还举荐了不少贤才。

朱黼低下头。

“你爹朱冕何其英雄?土木堡之战,殉节而死!”

朱祁钰掷地有声道:“再看看你,混吃等死,连条狗都不如!”

“朕看你别姓朱了,和朕一个姓,朕都为你蒙羞!”

“要不你改姓吧,别糟践朱姓了,朕和你爹都为你蒙羞。”

朱冕的儿孙,都不成器。

五个儿子,十五个孙子,都难堪大用。

“朕看看,和这两个废物点心鬼混的,都有谁呀?抬起头来!”

“广恩伯?是你吗?”

朱祁钰没看轻:“爬过来,朕看看!”

刘偕爬过来,抬起头。

广恩伯刘偕的父亲是刘才,算不上名将,但人家眼光好,投资了太宗皇帝,荣封爵位。

“你们几个可真搭配呀,全是丢父祖脸面的废物点心,难怪你们能凑一起聊天呢!”

“是不是背地里没少骂朕?”

“骂朕不启用你们?”

“啊?”

“朕把大军交给你们,你们会不会把军队带丢了?然后回来禀报朕,你们迷路了?”

朱祁钰说着自己都乐了:“挨着你的那个是谁啊?哪个废物?自己报名!”

“微臣富昌伯!”房通达回禀。

“原来是你这个废物啊!那没毛病了!”

“瞧瞧你们四个,多般配啊!”

“和赵英那四个也般配,你们八个应该天天在一起聚聚,都是废物,共同语言肯定挺多的。”

“老子英雄儿子狗熊,说的就是你们!”

“父祖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

“朕都替你们蒙羞!”

“下次祭奠父祖的时候,把朕这句话带过去,你们不配当英雄的子孙!”

“看看你们的父祖,何其英雄!”

“张兴、张勇,不畏战不畏苦,浴血奋战,力竭而死!”

“朱冕,何其英雄?以功晋武进伯!战死土木堡,壮哉英雄!”

“刘才!悃愊无华,不为苟合,亦不轻訾毁人!何其值得尊敬?”

“房胜!征南讨北,屡立战功!”

“再看看你们,朕都想抽死你们!”

朱祁钰厉喝:“跪一边去,待会朕再好好处置处置你们!”

“都把脑袋抬起来,让朕看看,都是哪些国之大贤啊?”

“朕怎么看你面熟呢?”

“你!说的就是你!”

“爬过来,朕看看!”

那个人慢吞吞爬过来,眼泪都流出来了:“参见陛下。”

“哟,这不是薛瑄的高徒刘健吗?”

朱祁钰早就发现他了,但一直没看清:“啧啧,你师父跟朕举荐你几次了。”

“你知道吧?”

“说你有盖世之才,治世之能臣。”

“却没想到,朕在这里见到你了。”

“真是能臣呀,朕这一看,你是真能儿啊。”

刘健,盖世名臣。

房谋杜断,刘健就是明朝的杜如晦。

“陛下,学生冤枉啊!”

刘健是薛瑄的高徒,以前薛瑄入宫时,经常带着刘健,所以皇帝认识他。

“学生在客栈里苦读,就被锦衣卫给抓过来了!”

刘健泪如雨下:“学生冤枉啊!”

“苦读?元宵节这么热闹,你能耐得住寂寞在客栈里苦读?”朱祁钰不信。

刘健喜欢游玩,他基本上常年不着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读没读万卷书,朱祁钰不知道,万里路他肯定走了。

“学生真的在苦读呀!学生的师兄可以作证!”

刘健把师兄给卖了。

他师兄白良辅。

白良辅是刘健的同乡,白良辅先拜薛瑄为师的,后来举荐了刘健,算是刘健的引路人。

“陛下,学生等真的在客栈苦读,深耕今年春闱!”

给朱祁钰整乐了,谁信呐。

说你们两个去游历名山大川,朕信,说苦读,拉倒吧,就你俩的智商,肯用一半在读书上,都能考个状元郎。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吓朕一跳!”

“天下人都骂朕呢?”

“朕就想问一句,为什么啊?”

“朕哪里对不起天下人了?”

朱祁钰收敛了笑容:“谁能告诉朕?为什么?”

忽然,暴怒。

皇帝不认识的,大多人脉局限于一地,但都不是普通人。

不然没有盘缠入京备考,或者读书。

基本都出身士族。

“你!”

朱祁钰随手一指:“说!”

“陛下,学生不敢诽谤君上啊,真的不敢啊!”

谁敢说敢啊。

被点名的文人真的吐血闹心。

“朕要听实话!”

“哪怕是骂了,你们有理有据,朕也听着,不会处置你们。”

“甚至还会准许你们参加明年的恩科,去都察院当御史。”

“朕不是残暴之君,是喜欢听真话的皇帝。”

朱祁钰环视众人:“先说的人,朕允你入都察院当御史。”

有人心动了。

能凭此跻身都察院,未尝不是好事。

一个文人爬出来,磕个头:“学生有话说!”

“你叫什么名字?”朱祁钰问。

“学生景泰四年举人,闵珪。”那个文人咬了咬牙说。

朱祁钰打量他一番,此人甚是年轻,估摸着二十来岁。

胆子可不小。

竟然真敢接他的话。

“说!”朱祁钰给他个机会。

“陛下,文人聚众诽谤君上,学生以为,原因有三!”

闵珪口齿清晰,当众说话没有丝毫惧色:

“其一,陛下之治,刚猛非常,文人守旧,接受不了新事物,更担心新事物触犯其固有利益,所以民间反响甚大。”

“其二,陛下之治,牵连到了文人切身利益,所以陛下遭到唾骂。”

“其三,陛下喜用鹰犬,驭以强权,趋天下人为刍狗,是以群情激奋。”

“学生区区举人,不懂朝政,但心念大明,是以奉劝陛下,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请陛下切莫以言获罪。”

闵珪拜服在地。

这货,嘴巴吃屎了吧?

把文人骂了,把皇帝骂了,还把天下人都骂了。

这是个怪才啊,疯狂作死的怪才。

朱祁钰盯着他。

文人都在等着皇帝大发雷霆,等着皇帝食言而肥。

闵珪就差一嘴巴抽皇帝脸上了,骂你是个傻叉。

“哈哈哈!”

结果,却等来朱祁钰的大笑声:“闵珪,朕触犯了文人利益,所以文人骂朕。”

“那朕触犯你的利益了吗?你为何也要骂朕呢?”

闵珪一愣:“学生不敢辱骂陛下,只是劝谏罢了,请陛下三思。”

这是个狠角色。

拿命在刀尖上跳舞。

朱祁钰问:“你说说,朕触犯文人什么利益了?”

闵珪怡然不惧,淡淡道:“陛下让学生,学生便说,陛下触犯利益有三。”

“其一,大开恩科,坏了科举礼制,致使某些堵塞言路之人,气急败坏。”

“其二,陛下欲征召天下百官之家眷入京侍奉,天下人读书,只为做官,谁愿意把自己的家眷,放于虎口之上呢?”

“其三,陛下重武轻文,所以才被文人嫌弃。”

闵珪好一张敢说的嘴啊!

这话连朱祁钰都不太敢说。

闵珪一介举人,却针砭时弊,句句说到点子上。

科举可不是年年考才好。

进士越少,越值钱。

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人都在维护的利益圈层。

朱祁钰大开恩科,让文人轻松登第,但同时官员们的风险也提高了,当官的头上悬了柄利剑。

因为皇帝可以随便杀人,杀了这个官,后面就有大量的官员补上来,当官的就变得很危险。

你以为朝臣不知道文人在骂皇帝?

当然知道,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而朱祁钰又强征百官家眷入京,这是爆发骂声的导火索,还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重武轻文。

皇帝重视武将,不断提高武将地位。

将杨士奇带来的文官压制勋贵,再一点点文官独大的局面完全葬送,所以民间文官反对声此起彼伏。

文官的强大,在于是一个团。

皇帝却捅个口子,自然引起反对如潮的声音了。

加更开始喽求订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